
我理解的游泳教学,是从技术分解开始,塑造肢体的动作记忆!用运动科学守护成长的天性!用心理智慧点亮泳池的火种!
当我们既能托起少年眼中的星光,也能接住他们汗中的泪水,运动训练的闭环才真正完成。
侯英杰教练,鞍山市军事体育学校,专业级别:高级教练。

多年来,一批又一批这样的小朋友,在侯英杰教练的悉心指导下,3人走入国家队,20人进入省队,其中包括中国女子蛙泳优秀选手罗男,曾经在2001年广州全运会女子200米蛙泳冠军,2006年多哈亚运会女子4×100米混合泳接力冠军,2006年亚洲游泳锦标赛200米蛙泳冠军。

对于执教青少年业余游泳训练,我始终觉得自己有很多障碍需要跨越,一直以来我是边执教、边学习,期待自己做得更好一些。
作为有过游泳和蹼泳双重训练经历的游泳教练,对于蝶泳的训练理解,很大程度来源于运动项目的特点。在我的游泳队中,很多小朋友都能够很早地理解,下肢发力与核心发力的不同。

我在专项技术训练的过程中,经常会采用”分解→重组→自动化”三阶训练结构,运用水下的肢体触觉,建立孩子们的水阻感知,进而完成肢体配合动作的节奏。
在动作自动化的整合阶段,我经常会采用25米的分段计时与划频做对比,最后将划水次数与划幅灌输到孩子们的技术记忆中。
有时候,我能够感受到的是,现在参加游泳训练的孩子们真的很聪明,建立动作记忆的过程,只需要提示几个关键知识点,他们就可以做得很优秀。

在青少年基础游泳训练领域执教多年的我,同广大业余游泳训练同行一样,并不具备专业的训练辅助资源,因地制宜的采用一些简单有效的训练策略,就是我们的首选项。
训练的负荷强度与运动量安排,无疑是孩子们走入游泳池前最关心的事情。对此,每次训练课的起始部分,我都会在技术训练中,融入一些灵活且有兴趣的教学方法。

大多数参加游泳训练的孩子们,在开始的时候,都会出现肢体动作不协调,技术动作不受控的状态,手臂入水重心前移、视线斜前方、流畅拉伸游、这些水中的平衡训练,会经常穿插在训练单元的衔接阶段。
按9-12岁青少年磷酸原系统供能特点,在我的训练计划设计方案中,多轮次的短间歇+打腿训练,作为技术训练策略的主要部分。
从实际的训练效果看,在多次省内的游泳赛事中,这些选手都能够在后程的冲刺阶段,保持良好的身体位置,并获得成功。

很多看似训练工作的艰苦,远不及团队为我带来的快乐!
我们的队伍是以一个“铁三角”形式组成,教练团队-运动员-家长(亲友团)。
我的两位年轻助手非常优秀,他们经常通过学习世界级游泳教学的教学技巧和风格,帮助我完善训练工作的疏漏。
通过个体能力,构建整体训练,我们队伍的成功,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年轻教练的理解与付出。

北方的孩子能吃苦,以前是现在还是,同大多数孩子一样,这些在家呼风唤雨的小家伙,只要已进入游泳队,都能秒变训练小能手。
当一群刻苦努力的人在一起时,会带动更多的参与者,成为刻苦努力的一部分。
能够将他们的发展之路,规划的更为理想,也是我作为教练员的一项主要工作。

在基础游泳训练领域,真正的成功有很多种。
天赋给力、训练能力强、比赛成绩好,视为一种!
心里阳光、待人友善、乐于助人,也视为一种成功!

我很幸福,在我们的游泳队中,包含了两个优秀的群体,家庭的素质培养与学校的人格教育,为鞍山游泳做出了很多看得见的贡献。
衷心期待,这群小朋友的未来之路,一直可以保持这种积极向上的健康状态,继续为中国游泳做出一番新的事业。